每個人在求職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遇到一個最重要的事情-談Offer。
在經過多方廝殺,面試多場之後,終於拿到了Offer,往往就像通宵打遊戲終於來到最終Boss關一樣興奮,總是想取得最後漂亮的勝利,拿到最豐盛的寶物。然而,許多人對這個過程存在誤解,認為這是一場爭取最高薪資的競賽。事實上,成功的Offer談判遠比這種簡單化的理解要複雜得多。今天我們將探討如何用正確穩定的觀念和心態來談Offer,既維護自身利益,又能建立良好的職場關係,同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機會,不讓自己後悔。
重新定義談Offer的本質
首先,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談Offer的本質。它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也不是要用盡一切辦法讓企業給出高薪。這種「爾虞我詐」的心態不僅無法建立良好的職場關係,還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負面影響。
相反,談Offer應該是一個尋找雙方共同利益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符合自己期待的機會。這種「共贏」的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職場關係。
但什麼才是真正的「符合期待」呢?很多人本能地將「期待」等同於「高薪」,但這種理解過於狹隘。真正的「期待」應該包括多個方面:
- 薪資水平
- 工作內容
- 職業發展空間
- 工作–生活平衡
- 公司文化
- 團隊氛圍
- 學習和成長機會
- 公司的行業地位和前景
每個人對這些因素的權重可能不同,這就需要在求職前進行深入的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真正看重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在談Offer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而且不要忘記,企業也是有企業的利益要爭取的。
企業與個人的博弈
在Offer談判中,我們需要理解這是一場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博弈。企業希望用最少的薪資請到最優秀的人才,而個人則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這種利益的天然衝突使得Offer談判成為一個微妙的過程。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控制成本是必要的。他們需要在預算限制內招聘到合適的人才,同時還要考慮內部的薪資結構和公平性。此外,企業還需要為股東負責,確保人力成本的合理性。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追求更高的薪資和更好的工作條件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錢多事少離家近」這三個訴求往往難以同時實現。在現實中,我們通常需要在這三者之間做出權衡。
成功的Offer談判應該是找到企業需求和個人訴求的平衡點。這需要我們:
- 正確理解自己的價值
- 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和限制
- 保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
- 願意進行理性的妥協
記住,最好的結果是雙方都感到這是一個公平合理的交易,否則即使達成交易,委屈妥協的那一方在起跑線上就跟原本的不同了。
蘇格拉底的麥穗:求職哲學的深層啟示
求職其實跟蘇格拉底描述的「摘麥穗」困境很像。想像一下,我們穿越一片麥田,目標是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但有一個規則:我們不能走回頭路,而且只能摘一次。
這個比喻非常貼切地描述了我們的求職過程。我們總是希望找到最好的機會,就像尋找最大最飽滿的麥穗。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錯過很多不錯的機會,因為我們總是期待下一個會更好,或是手裡拿著已經到手的Offer,試圖去尋找更好的Offer來去競爭。
求職除了Offer高低外,還要考慮幾個重點:
- 機會成本:每當我們選擇了一個機會,我們就失去了選擇其他機會的可能性,畢竟作為主要正職工作,會佔據你大部分的時間,即使兼職也很困難。即使你能拿著Offer找下一個,但這Offer也都會有期限,不會無止盡的等你。
- 決策與風險:我們需要在「等待更好機會」和「把握當前機會」之間找到平衡。
- 心理預期管理:一旦我們得到了期望的東西,我們往往會想要更多,需要控制好這類心態。
這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心理現象:即使我們得到了期待的薪水,心裡可能還會想要更多。這種永無止境的慾望可能導致我們錯過真正適合自己的機會。
因此,在求職過程中,與其只看我的薪資能夠成長多少(即便它很重要),但我們仍需要設定一個明確且合理的目標,怎麼定義合理也是最困難的部分了。所以另一方面,要學會知足,知道現在拿到的Offer是確定性的,而未來可能可以競爭的Offer是不確定性的,因為即使你在A公司拿到超出期待的數字,也不一定能在B公司拿到更高的數字,反而直接拿到感謝函也不一定,所以當你沒有確定的可比Offer時,不要去想著未知的未來。
另一種正確觀念,是將注意力從單純的薪資數字轉移到整體的職業發展上,其實就是前幾年常被談的慣老闆心態「年輕人不要太重視薪水」,我們得承認,他有一部分是對的,只是必須要認識到,我們犧牲薪水的部分換來什麼,而不是單單的把薪水砍掉。以我自己來說,我為了能夠服研發替代役學習寫程式,替代役的低薪22K就是我願意的數字,每天通勤三小時起跳是我願意接受的副作用;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國際知名大公司、離家很近、工作內容是有興趣的,這些都是可行的。
薪資透明度:利弊權衡
接著談薪資透明度,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而且拋出這個問題來,你絕對會聽到五花八門的答案,讓你感覺好像沒有答案。
當被企業要求透露前一份工資時,我們該誠實回答嗎?
我們今天就要來給出一個明確的解答。從博弈的角度來看,你應該要透露,而且需要正確地透露而不是給錯誤的資訊。
很多人會說,這樣我就沒有談判的籌碼了啊!他都看到我的底牌了,也就只會在我原本的薪水上加一點點,我薪資就沒有成長了,而且我前一份薪資很低,搞不好對方會看不起我。
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都是假設性的狀況,他不是實際發生的,即使實際發生,這些結果也都會幫助你判斷是否要加入這間公司,不要忘記,最終要不要加入一間公司的選擇權是在我們身上而不是企業說你得加入就加入,因此企業在選人的同時,你也在選企業。
一個好的薪資談判過程,一定會透露期待的薪資,因為這是你對自己的理解,也能幫助企業更好的理解你。
原薪資與期待薪資的差距,就是企業想要多瞭解你的那一塊,如果你的差距過大,企業一定會想要了解你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期待,你是否有值得企業的地方?或是你是基於什麼原因,會有這麼大的落差,這時也就是你的表現機會了。
即使透露前一份工資,我們也要採取一些措施,讓這個薪資透明度變得有價值:
- 強調你的期望薪資,而不僅僅是過去的薪資
- 解釋你為什麼值得更高的薪資(如新獲得的技能、經驗、職位的適配度等)
- 如果新的Offer不符合期望,保持離開的勇氣
記住,即使企業知道了你的前一份薪資,如果他們無法滿足你的期望,你仍有權力選擇不加入。選擇權永遠在你手中。如果你是做夢都想要加入這間公司,我相信即使降薪,你也會願意的,因為你看重的已經不是薪資了。
企業視角:正確看待期望薪資
企業也需要正確看待求職者的期待薪資。期待薪資是一個員工願意穩定地待在公司的重要前提。有些企業為了省下一點點成本,刻意給出低於期望的薪資或給出虛無飄渺的承諾。這種做法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 員工可能會感到不被重視,影響工作積極性
- 可能導致高流失率,增加招聘和培訓成本
- 影響公司聲譽,難以吸引優秀人才
- 可能導致員工在工作中「偷懶」,變相彌補薪資差距
企業應該意識到,滿足員工的合理期望往往能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忠誠度。
求職者策略:設定薪資範圍
在進行Offer談判時,建議給自己設定一個期望薪資範圍。這個範圍應該落在理想薪資和可接受的最低薪資之間。
KEENLITY在進行媒合服務時,經常會問求職者三個問題:
- 現在的薪資
- 期待的薪資
- 能接受的最低薪資
有趣的是,當被問到最低可接受薪資時,很多人會猶豫。不太理解什麼是能接受的最低薪資。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最低薪資是十萬,那有一間公司開給你99500,你是會接受還是會拒絕的?如果你覺得還可以接受,那表示十萬並不是你能接受的最低薪資。
然而,很多人會說,這還是要看公司的整體情況啊!比如福利、地點、團隊、知名度等。這恰恰說明,你的期望薪資是浮動的,你喜歡的公司能夠降低一點,你沒那麼喜歡的公司你會覺得要用高薪來彌補。這其實正說明我們在求職過程中的變動性及不穩定,導致在求職的過程當中總是在修正,總是在犯錯。
慾望管理:求職中的自我認知
如果在求職過程中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很容易陷入兩種極端:
- 覺得沒有公司能滿足自己的期望
- 對每一個不錄用自己的理想公司感到沮喪
這些困境往往源於對求職過程的錯誤理解和自我設限。
為了避免陷入這些陷阱,很多文章或課程會教你:
- 進行深入的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 做充分的市場調查,了解行業薪資水平和趨勢
我知道你想反駁什麼,怎麼做自我評估?怎麼做市場調查?
所以我這裡不教這些,我想強調的很簡單,你仍然需要以你原本的薪資去做一個基準線,而不是去看跟你同職位的其他人是多少,而以他們為基準線。因為你不知道他們在這個位置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得到了多少機遇才能有這數字。
而我們的目標,就是在自己的基準線上有規律的往上爬。
價值導向:找到最適合的工作
我們需要認識到,求職是一個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最高薪資。薪資談判只是求職過程中的一環而已,應以符合自己的期待為主,而不是強迫企業給出超出他們能力的薪資。
只有一種情況,就是當你擁有讓企業不得不錄用你的獨特價值時,你才能在談判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例如我以往的協調薪資過程,主要是提出我同時具備全端研發和軟體測試的能力、並且有從0開始,到建立50人以上的團隊,這些經歷就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談判籌碼,特別是對那些希望提升軟體測試團隊能力並開發自動化測試的企業,更為有效。
記住,薪資只是工作的一個方面。一份真正適合的工作應該能夠提供全面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工作環境。
所以大部分人在評估工作機會時,會考慮的因素包括:
- 工作內容是否有挑戰性和成長空間
- 公司文化是否與個人價值觀匹配
- 團隊氛圍是否和諧
- 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發展前景
-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福利待遇(如保險、假期等)
- 公司的管理風格
- 公司的文化和技術是否符合個人發展方向
當你把其他因素考量進來後,你對薪資的概念可能就不會這麼執著。
個人經驗分享
在我個人的求職經歷中,我一直以來,都會設定一個期望薪資和最低可接受薪資。最低薪資是我自己心裡清楚的底線,不一定需要告訴企業。我追求的是在這個範圍內的薪資,只要落在這個區間,且公司其他條件也能接受,我就會認真考慮這個機會。
這種方法幫助我在談判中保持冷靜和理性,不會因為一時的情緒或慾望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同時,它也給了我更大的靈活性,能夠全面考慮一個工作機會,而不是單純被薪資數字所迷惑。
警惕心理陷阱
我們需要且必要去警惕一種常見的心理陷阱:拿到符合期待的薪資後就膨脹自己,認為自己應該能夠從其他企業得到更多。這種心態可能導致我們錯過真正適合的機會,或者在新工作中產生不必要的壓力和不滿。
我們要記住,獲得更高薪資的關鍵不僅僅在於談判技巧,更在於你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價值。因此,在求職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擴大自己的技能範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在Offer談判中擁有更多的籌碼。
談判技巧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強調不應該將談Offer簡化為一場薪資爭奪戰,但掌握一些基本的談判技巧仍然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策略:
- 做足功課:了解這個職位與你的匹配程度,你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即戰力跟價值。
- 展示價值:清晰地闡述你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用具體的案例和數字來支持你的論點,不要單純用年資來佐證。
- 聆聽和理解:認真聽取對方的觀點和顧慮,尋找共同點,如果真沒共同點,也就表示這個職位不適合你。
- 考慮整體待遇:不要只關注基本薪資,還要考慮獎金、股票期權、保險、假期等其他福利。當然,寫進合約才算數。
- 保持專業和尊重:即使談判過程遇到分歧,也要保持冷靜和專業,彼此都不是一種非對方不可的情況喔。
- 尋求雙贏:提出對雙方都有利的方案,比如我談過十一點上班及停車位來作為一些彌補。
- 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一開始就提出你的底線薪資,給談判留有空間。
- 準備替代方案:如果無法達成理想的薪資,考慮其他可以彌補的福利或條件。
- 永遠做好非他不可的心理預期:這對企業或個人都是有效的,伯樂與千里馬的相遇是需要機緣的,如果雙方都沒辦法給出讓步,無法貼近雙方的期望值,那和平說再見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記住,談判的目的是達成一個對雙方都公平合理的協議,而不是要在談判中「打敗」對方,得到更多。
結論
求職談Offer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過程,它不僅關乎薪資數字,更涉及到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認知、對職業發展的規劃,以及如何在職場中建立良好關係。通過深入理解談Offer的本質,設定合理的期望,掌握必要的談判技巧,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獲得滿意的薪酬待遇,更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機會。
雖然高薪能讓我們看起來很成功,但成功的職業生涯不僅僅建立在高薪之上,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能夠讓我們充分發揮才能、持續學習成長、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在談Offer時,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考慮這份工作如何融入我們的長期職業規劃,如何幫助我們實現更大的職業目標。例如,如果你的目標就是走完軟體開發流程,當產品經理, 當研發工程師, 當測試工程師, 當專案經理,那也就要瞭解到每切換一個角色,你的薪資疊加可能不會這麼順利,但至少你達成了你的職業目標。
最後,如果你看完了文章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就留下幾個步驟給你:
1. 設定自己的合理期望薪資成長,建議值不要超過20%
2. 不要在投履歷階段就挑公司,很多沒聽過的公司不一定差,我們需要花時間去了解企業,就像企業也需要花成本來了解人選一樣。
3. 為每一間公司設定可接受的最低下限
4. 如果沒有到最低下限,就灑脫地說再見
5. 如果有給到最低下限,請把目光放在這間公司身上去做考慮,而不要為還沒拿到的Offer去心心念念著更高的薪資。